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對中醫知道多少呢???,說說你印象中的中醫。。。。。,,,是這樣嗎?,,,還是這樣?,,,其實是。。。,,,你認識他們嗎?,華佗,扁鵲,,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咱們中醫界的偶像巨星,,,那么中醫到底是什么?中醫為什么能治??? 中醫又是怎樣治病的?,《中醫基礎理論》會一一為你解開謎題,《中醫基礎理論》是學習和掌握中醫學各門學科知識的理論基礎,是研究和探討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必修課程,必須認真學習,深刻理解,全面掌握。,,,中醫學的基本

2、概念和學科屬性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 中醫學的思維方法,緒 論,,,(一)中醫學的概念 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防治及養生康復等理論和方法的獨具特色的醫學科學。,,,(二)中醫學的學科屬性 屬于自然科學范疇 具有社會科學特性,,,(三)中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學理論體系,,,科學方法論---(氣)陰陽五行學說,指導思

3、想-------整體觀念,核心------臟腑經絡的生理和病理,診療特點------辨證論治,,,,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形成基礎與條件 實踐基礎: 長期醫療經驗的積累和總結 自然科學基礎: 古代自然科學的滲透 思想理論基礎: 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先民實踐,積累經驗,伏羲氏畫卦 神農氏嘗百草 黃帝制九針,,,,醫學知識,整理升華,臨床醫療,,,,中醫學是多學科交互

4、滲透的產物,礦物學,物候學,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生物學,植物學,,中醫學,軍事學,農學,數 學,釀酒術,冶煉術,,,,,,,,,,,,,氣象學,天文學,氣象學,物候學,天文學,氣象學,,物候學,天文學,氣象學,生物學,,物候學,天文學,氣象學,,,,戰國時期,社會變革,,,諸子蜂起,百家爭鳴,老子(道家) 孔子(儒家),墨子(墨家) 韓非子(法家) 孫子(兵家),,,,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形成時間與標志

5、 戰國至秦漢時期,《黃帝內經》的問世,是中醫理論體系初步形成的標志。 《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中醫四大經典的問世,標志著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確定。,,,,,中華醫學,四大經典,,,,《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共18卷,162篇。,,,主要貢獻:1)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問題,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2)將氣、陰陽、五行、天人

6、相應、形神關系學說等古代哲學思想引入醫學領域。,《黃帝內經》,,,,《難經》,“難”是“問難”之義,或作“疑難”解?!敖洝蹦酥浮秲冉洝?,即問難《內經》。主要貢獻:脈學、命門學說、三焦《內》、《難》二經的成書,已為中醫學的獨特理論體系奠定 了基礎。,,,,《傷寒雜病論》,東漢·張機(字仲景)著。晉·王叔和整理《傷寒論》宋·林億、孫奇、高保衡等整理《金匱要略》,,,《

7、傷寒雜病論》,主要貢獻:1)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臨床專著。2)記載300余首經方,被譽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3)奠定了后世三因學說、八綱、八法等醫學理論的基礎。,,,,成就:第一部藥物學專著。 上品:補身養命

8、 最早的藥物分類法 中品: 養性補虛 下品:專用去病《本草經》 藥物主治功效系統——記載藥之性味、功 能、別名、產地等

9、 療效顯著可靠——內含植物、動物、礦物等 藥品,療效顯著者 甚多。 《神農本草經》的問世, 為中醫學術體系提供了 較系統的藥物學知識。,,,,,主要貢獻1)提

10、出四氣、五味、毒性等藥性理論;2)提出“七情”的藥物配伍理論;3)大多數藥物樸實有驗,歷用不衰。,《神農本草經》,,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中醫理論體系的發展,,先秦秦兩漢,魏晉隋唐,宋金元,明清,近現代,形成時期四大經典,充實和發展臨床??茖V?突破性進展金元四大家,綜合匯通深化發展

11、溫病四大家,繼承、發展、創新中醫學是開放系統,,,,岐伯,黃帝,,,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1.魏晉隋唐時期——充實和系統化2.宋、金、元時期——突破性進展3.明清時期——深化發展4.近代時期——中西匯通興起5.現代——有進展無突破,,,,晉 · 王叔和編撰了我國第一部 脈學專著 ——《脈經》1)記載了24種脈象及主脈2)第七卷為可不可諸篇,與《傷寒論》有重復第八九卷所記載與后世《金匱要略》大部分相同

12、,1.魏晉隋唐時期,,,晉 · 皇甫謐編撰了我國最早的針灸學專著 ——《針灸甲乙經》,1.魏晉隋唐時期,,,隋 · 巢元方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病因病機證候學專著 ——《諸病源候論》,1.魏晉隋唐時期,,,,1.魏晉隋唐時期,唐 · 孫思邈編撰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稱我國第一部醫學百科全書。他對醫德的論述,開中國醫學倫理學之先河。,,,,2.宋金元時期,北宋錢乙撰,門人閻孝忠編集而成 《小兒藥證直訣》。

13、本書是中國早期內容比較完整,并載有病案的兒科重要專著。開創了臟腑證治的先河。,,,2.宋金元時期,南宋陳言(字無擇)著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簡稱《三因方》,該書以病因與病證相結合的方法,系統闡述了三因理論,是對宋以前病因理論的總結。,,,金元四大家,,,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人。 理論:倡導火熱論 “六氣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能生火” 治療:主張寒涼清熱為主 被后人尊

14、稱為“劉河間” 所創立的學派為“河間學派” “主火派”“寒涼派”,,,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 理論:提倡“病由邪生”,“邪去則正安” 治療:采用汗、吐、下三法 所創立的學派為“攻邪派” “攻下派”,李杲,字明之,晚年自號東垣老人。 理論:提倡“內傷脾胃,百病由生”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治療:以補脾胃之氣為先 被后人尊稱為“李東垣”

15、 所創立的學派為“補土派” “脾胃學派”,朱震亨,字彥修,號丹溪翁。 理論:提倡“相火論”“陽常有余,陰常不足” “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 治療:主張滋陰降火 被后人尊稱為“朱丹溪” 所創立的學派為“滋陰派” “養陰派 ”,,醫學理論和經驗的綜合整理新的發明和創見命門學說——趙獻可、張介賓、李中梓溫病學說——吳有性明清溫病四大家:葉桂、薛雪、吳鞠通、王孟英瘀

16、血理論的發展:王清任,3.明清時期,⒊明清時期(綜合匯通、深化發展),明·李時珍《本草綱目》1578年、1892藥、11096方、1109圖明·王肯堂《證治準繩》明·樓英《醫學綱目》 張介賓的《景岳全書》 清·吳謙等的《醫宗金鑒》等對歷 代醫學領域的進展進行了歸納總結。,⑴集大成著作,

17、命門學說張介賓,字景岳。 理論:陽非有余,真陰不足 治療:補腎陰、腎陽 趙獻可,字養葵。認為命門為人身之主,強調“命門之火”在養生、防病中的重要意義。李中梓,提出“腎為先天本,脾為后天本”,⑵理論創新,,溫?。簽闊嵝圆〉目偡Q,以急性發熱,熱象顯著為特點。 溫病學:是研究四時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診治方法的一門臨床學科。是與外感熱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吳有性,字又可。 《溫疫論》

18、我國第一部溫病學專著 學術成就: 1)論述了溫病與傷寒的不同 2)創“戾氣”學說 3)治療上強調以祛邪為第一要義,溫病學說葉桂,字天士,號香巖。代表作為《溫熱論》 建立溫病學獨立體系: 1)闡明了溫病的主要類型及其發展和傳變規律 2)創立了“衛氣營血”溫病辨證理論 3)發展溫病的診斷方法 4)確立了溫病的治療大法,溫病學說薛雪,字生白。著《

19、濕熱病篇》 系統完整地闡述濕熱病證治的最早文獻,溫病學說吳瑭,號鞠通。著《溫病條辨》 1)創立了三焦辨證,完善了溫病的辨證體系 2)闡明了溫病的發展和傳變規律 3)創制了治療大法,記豐富了溫病治療學內容,溫病學說王士雄,字孟英。著《溫熱經緯》 全面整理溫病學說,是溫病學集大成之編,瘀血理論的發展,王清任(字勛臣),著《醫林改錯》,改正了古醫籍中在人體解剖方面的某些錯誤,肯定了“靈機記

20、性不在心(而)在腦”,并發展了中醫的瘀血理論,創立了多首治療瘀血病證的有效方劑。,,4.近代近代時期(鴉片戰爭后),隨著社會制度的變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傳入,中西文化出現了大碰撞,中醫學理論的發展呈現出新舊并存的趨勢:一是繼續走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學術成果之路,如30年代曹炳章主編的《中國醫學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醫學大成的巨著;二是出現了中西匯通和中醫學理論科學化的思潮,以唐宗海、朱沛文、惲鐵樵、張錫純為代表的中西匯通學派,認為中西

21、醫互有優劣,可以殊 途同歸,主張汲取西醫之長以發展中醫, 如張錫純所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5.現代現代時期(建國后),國家大力提倡中西醫結合,繼而倡導以現代多學科方法研究中醫。因而此時期中醫學理論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三方面的趨勢:一是中醫學理論經過梳理研究而更加系統、規范,如20世紀60年代編寫的全國統編教材《內經講義》,發展為70年代的《中醫學基礎》,再分化為80年代《中醫基礎理論》

22、,即其標志;二是用哲學、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現代實證科學等多學科方法研究中醫學,大量的專著和科研成果相繼出現; 三是對中醫學理論體系構建的思維方法進 行研究,探討中醫學理論概念的發生之源 與繼續發展、創新之路。,周恩來總理接見著名中醫學家孔伯華先生。,毛澤東主席接見著名中醫學家施今墨先生,共商中醫發展大計。,,,毛澤東主席接見中西醫結合眼科專家唐由之等。,,,,中醫理論體系的

23、主要特點,㈠整體觀念?、姹孀C論治,,,,(一)整體觀念整體性 指事物的統一性和完整性。整體觀念——關于人體自身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統一性、完整性和聯系性的認識。,,,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由多層次結構構成的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部分之間,各個臟腑形體官竅之間,結構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病理上相互影響。 人生活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必然受到自然環境、社會條件的影響。人

24、類在適應和改造自然與社會環境的斗爭中維持著機體的生命活動。,,,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五臟一體觀形神一體觀,,,,,一、結構上的整體性,1、五臟一體觀——不可分割的五大系統2、生命物質的統一性——氣血津液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五臟 心、肝、脾、肺、腎 六腑 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形體 筋、脈、肉、皮、骨 官竅 目、舌、口、鼻、耳、前陰、后陰 各個臟腑組織器官結構上彼

25、此銜接、溝通。 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內屬于腑臟,外絡于肢節”的聯絡作用,構成了心、肝、脾、肺、腎五個生理系統 。,肺,脾,肝,腎,心,大腸,胃,小腸,膀胱,膽,筋,脈,肉,皮,骨,目,舌,口,鼻,耳,,,,,,,,,精、氣、血、津液分布、貯藏、代謝或運行于各個臟腑形體官竅中,支撐了它們各自的功能,并使它們之間密切配合,相互協調,共同完成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從而維持了五個生理系統之間的協調有序。,,,,二、生理功能

26、——相互協調,相互為用 任何一個臟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它臟器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 任何一個體表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都與內臟的活動密切相關。 三、病理方面——相互影響 體表組織器官與內臟的病變相互影響 臟腑之間的病變相互影響,,,四、診斷方面——為臨床上從外測內提供了依據。朱丹溪:“欲知其內,當以觀乎外”?!坝兄T內必形諸外”

27、 五、治療方面——局部病變從整體治療,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天人相應”觀 1、人稟天地之氣而生存。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陽光、空氣、五谷雜糧。,皮膚松弛,血管舒張 春夏

28、 氣血趨向于體表, 散熱、調節體溫 人體受自然氣候影 (氣溫高) 汗孔開泄,多汗少尿 響生理活動作出與之相應的調節 秋冬 皮膚執迷,血管收縮, (氣溫低) 氣血趨向于內, 保溫、調節體溫 汗孔閉,少汗多尿,※四時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平旦——陽氣生 興奮、

29、活動、一日 日中——陽氣盛 抗病力強之中  日西——陽氣虛  抑制、休息、    夜晚——陽氣內斂 抗病力弱,,,,※晝夜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含地域性氣候、人文地理、風俗習慣等因素,可影響人的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    〗希旱貏莸推?,氣候溫暖濕潤,人人體差異    們腠理疏松,體偏瘦.     北方:地高山多,氣候寒冷干燥,人        們腠理致密,體偏壯.,,※地區變化對人體的影響,△病理方

30、面   人類適應環境變化有積極的適應能力,但有一定限度。氣候劇變,超過人體適應力   導致疾病發生某些原因,削弱人體適應力,,與環境有關的病變如:        春多溫病  夏多泄瀉季節性多發病     秋多瘧疾  冬多傷寒        旦慧(好轉)晝夜疾病變化 晝安(

31、穩定)   夕加(加重)    夜甚(嚴重、甚至死亡),,,一些地區有地方性疾病,如地方性甲狀腺腫;河南林縣的食道癌;黑龍江克山縣的克山?。松讲≡虿幻鞯男募〔?。);東北、西北的大骨節病。(大骨節病區飲水中微量元素不足、過剩和失衡可能是引起營養不良性改變的因素。 ),你的家鄉有地方病嗎?是什么?應注意什么?,自然環境與疾病防治的關系,氣候變化影響著人體的生理、心

32、理和病理變化,故在養生防病中,要順應四時氣候變化的規律,“法于四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氣候變化劇烈或急驟時,要“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防止病邪侵犯人體而發病。在治療疾病時,要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 點來考慮治療用藥,即所謂 “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治療方面 因時、因地制宜——中醫治療學的特點.例:   用熱遠熱——用溫熱藥,避開炎熱用藥        的季節或地域  

33、 用寒遠寒——用寒涼藥,避開寒冷         的季節或地域   人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系《內經》概 括為“天人相應”。,,,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人生活在社會中,社會環境給以影響,常引起一些醫學問題。,社會環境的變更,人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的變化,對人的心身健康亦有較大影響,??梢鹉承┬纳砑膊〉陌l生。,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1)社會環境對人體生理的影響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力的社會支持,融洽的人

34、際關系,可使人精神振奮,勇于進取,有利于身心健康;,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2)社會環境對人體病理的影響不利的社會環境,如家庭糾紛,鄰里不和,親人亡故,同事之間或上下級之間的關系緊張等,不僅易引發某些身心疾病,而且常使某些原發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的病情加重或惡化,甚至死亡?!端貑?#183;疏五過論》指出:“嘗貴后賤”可致“脫營”病,“嘗富后貧”可致“失精”病。,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3)社會環境與疾病防治的關系防

35、治疾病時,盡量避免不利的社會因素對人的精神刺激,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獲得有力的社會支持,并通過精神調攝提高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以維持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的發生,并促進疾病向好的方面轉化。,,綜上所述,中醫學不僅認為人體本身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且認為人與自然、社會也是一個統一體。,,,,(二)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處理疾病的基本原則。中醫學在認識和處理疾病的過程中,既強調辨證論治,又講究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感冒,開始,寒

36、,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疼痛、流清涕、口不渴,苔白,溫,2天后,發熱重無惡寒、咽喉腫痛、流濁涕、口渴,苔黃,熱,涼,后期,神疲,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食少,舌淡脈虛無力,虛,補,→,→,病,,癥,證,1.病、癥、證的概念,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氣作用于人體,人體正氣與之抗爭而引起的機體陰陽失調、臟腑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障礙的一個完整的過程。疾病這一概念反映了某一種疾病全過程的總體屬性、特征和規律。如感冒、腹瀉、中風等,皆屬疾病的概念。,1.病

37、、癥、證的概念,癥,即癥狀和體征的總稱。癥狀是疾病過程的個別表象,是病者主觀感覺到的自身不適、異常反應和臨床表現,或某些病理改變。如發熱、嘔吐。體征是客觀的臨床表現,是醫生在診察疾病時所發現的異常征象。如舌苔、脈象。癥是判斷疾病、辨識證候的主要依據,但 因其僅是疾病的個別現象,不能 完全反映疾病和證候的本質。,1.病、癥、證的概念,證,即證候,是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原

38、因、部位、性質及邪正關系等。證候反映了疾病發展過程中某階段病理變化的本質。,2.病、癥、證的關系,1)病與證,都是對疾病本質的認識;病的重點是全過程,而證的重點在某個階段。癥是疾病的個別現象,是病和證的基本要素。2)由內在聯系的癥狀和體征組合在一起構成證候,反映疾病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的病變本質;各階段或類型的證候貫串并疊合起來,便是疾病的全過程。,3.辨證論治的含義,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

39、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的過程,以探求疾病的本質。即中醫“診”的過程,3.辨證論治的含義,論治,是在通過辨證思維得出證候診斷的基礎上,確立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選擇適當的治療手段和措施來處理疾病的思維和實踐過程。即中醫“治”的過程 辨證論治是對中醫診療過程的高度概括。,辨證論治 是運用中醫學理論辨析有關疾病的資料以確立證候,論證其治則治法方藥并付諸實施的思維和實踐過程

40、。,4.辨病與辨證的關系,辨病,對疾病的病因、病變規律和轉歸預后有總體把握,有助于遣方用藥的方向性;辨證,是遣方用藥的最終依據。辨病與辨證相互結合,提高臨床療效。,5.病治異同,1)同病異治 指同一種疾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的反應性不同,或其病情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亦不一樣。,5.病治異同,異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和相同的證,因而可采用相同

41、的方法治療。,,,同病異治及異病同治的本質在于中醫治療所針對的是疾病的病機。病機相同則治療相近或相同,病機不同則治療有所差異。 證同則治同,證異則治異,是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的內容,(一)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包括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及中醫學思維方法的特點。(二)中醫學對人體生理的認識 包括藏象、精氣血津液神、經絡、體質學說等四部分。 (三)中醫學對疾病及其防治的認識

42、 包括病因、發病、病機和防治原則四部分。,,,,四、中醫學的認知與思維方法特點,,,,,指對活著的人體進行整體的觀察,通過分析人體在不同的環境條件和外界刺激的一同反應,來認識人體生理病理規律。如《內經》“藏象”《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以表知內” 現代控制論“黑箱”方法,在掌握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把兩個或兩種不同的事物或現象聯系起來加以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相類似或共同的地方;然后把已知的某一事物的有關知識和

43、結論,推論到與之相類似或有共同的現象或事物,也可能具有相同聽知識和結論。 《素問·示從容論》“援物比類,化之冥冥?!?德·康德:“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司外揣內,援物比類,揆度奇恒,直覺領悟,,,是在對研究對象深刻感受的基礎上,獲得某種靈感,突然領悟到某種普遍形式的客觀規律性。 如《素問·八正神明論》“慧然獨悟”“昭然獨明”《醫學心悟》“學者,心之學也;悟者

44、,心之悟也。心學之而必悟之?!?就是用比較的方法測度事物的正常與異常。 《素問·示從容論》“別異比類”??茖W的發展在于不斷深入研究認識對象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對事物的相同點與差異點把握得越多,越精細,探求事物的本質也就越深。,,,重點回顧: 1、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標志——四部經典著作 2、中醫理論體系的發展——以金元四大家為主要代表 3、中醫學基本特點——兩大觀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