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見慢性病患者鍛煉期的膳食營養,,慢性病概述,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腦血管疾?。ǜ哐獕?、冠心病、高血脂、腦卒中等)、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為代表的一組疾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目前呈患者增多, 疾病并發的趨勢。高死亡率、高致殘率 高經濟負擔。,,致病因素,1、不可變的:年齡、性別、遺傳易感性。2、行為危險因素:煙草、膳食、飲酒和運動。3、社會危險因素:包括互相影響的社會經濟,文化和其他環境變

2、量的非常復雜的混合體。長期不合理的膳食、體力活動減少、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導致慢性病上升的主要因素。,,第一節 高血壓患者鍛煉期的膳食營養,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病因復雜;可直接造成心、腦、腎、眼底等諸多重要器官組成的損害,還是冠心病、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一、高血壓概述,表5—1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1、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2、血壓水平的分級標準,表5—2血壓水平的分級標準,,3、血壓測量最佳時間血壓在一天內不是平穩

3、不變的,而是有規律的波動。一般在早晨6-10時最高,凌晨1-3時最低。因此,自我測量血壓時間最好在早晨6-9時和晚上6-9時。,4、高血壓疾病的信號高血壓典型的癥狀有頭痛、頭暈、失眠、胸悶、氣短、嗜睡、頸部僵硬感、眼脹、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5、危險因素,長期、早期、綜合治療?。?!,,二、營養與高血壓,1、高鹽飲食與高血壓 2、高能量飲食與高血壓3、飲食與藥物之間相互作用與高血壓,,三、高血壓患者鍛煉期的膳食營養

4、安排,1、熱量攝入與消耗平衡;2、增加體力活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3、飲食方式的注意:少食多餐;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吃飯要細嚼慢咽、少吃或不吃零食;晚餐時間不要太晚。4、鍛煉后食物的選擇:,,糖類:忌食高糖類等高能量食物,可選擇食用低糖水果。脂類:少食高膽固醇食物,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蛋白質:食優質蛋白飲食。膳食纖維: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礦物質:(1)增加鉀、鈣、鎂等無機鹽的攝入; (2)嚴格

5、限鹽。維生素:增加B族維生素與維生素C的攝入。其他:戒煙限酒,適量飲茶,多吃能降血壓的食物,如:芹菜、胡蘿卜、番茄、黃瓜、冬瓜、木耳、海帶、香蕉、橘子、蘋果、西瓜等。,,,第二節 高脂血癥患者鍛煉期的膳食營養,高脂血癥是指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多種脂質高于正常的現象。血漿中所含脂類統稱為血脂,血脂含量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與蛋白質結合溶于血漿。血漿脂蛋白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

6、度脂蛋白(LDL)及中密度脂蛋白(IDL)、高密度脂蛋白(HDL)5種。,,**,,,,,,1、血脂正常值2、高血脂分類 高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混合性高脂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3、癥狀:輕度、一般、較重、長期和特殊,一、高脂血癥概述,,二、營養與高脂血癥,1、脂類飽和脂肪酸(SFA):顯著升高Tc和LDL-C的水平。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降低TC和LDL—C水平的作用,同時可升高血清HDL—C。 多不飽和

7、脂肪酸(PUFA) :可使TC、LDL-C水平顯著降低,并且不會升高TG。反式脂肪酸(TFA):可使LDL-C水平升高,HDL-C降低 。膽固醇:攝入與血脂呈正相關。,,2、糖類 高糖類膳食可引起血中TG升高,HDL-C下降,尤其是果糖和蔗糖易使TG升高,導致血脂癥。3、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具有降脂作用。,,4、微量元素鎂 、鈣 、鋅 、鉻 分別對血脂有不同的減低作用。5、維生素對血脂代謝有影響的主要是維生

8、素c(降低膽固醇)和維生素E(抗氧化),降血脂作用。,,6、其他食物成分,,三、高脂血患者常用的保健食譜,1、鍛煉后食物選擇:一般食物選擇:患者鍛煉后主食以面食米為主,以粗雜糧為主更好。蛋白質來源以大豆及豆制品為好??墒秤煤呛椭旧俚氖卟怂?,水煮伴佐料。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選擇富含n-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選擇可能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銀杏。,,鍛煉后禁用食物:控制單雙糖攝入量,限制甜食,白糖,紅糖,葡萄糖及精制甜食,如

9、糕點,糖果,果醬等。限制高脂肪食品,最好少吃豬油,牛油,羊油,奶油,黃油。盡量少用或不用蛋黃和動物內臟。限制食用油煎炸食物。減少鈉鹽,吃清淡少鹽的膳食。減少酒類攝入量,戒煙。高脂血癥合并胰島素依賴性的患者,鍛煉后應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嚴格執行飲食控制措施。,,2、改變做菜方式:少放油,以蒸、煮、涼拌為主。3、加強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控制飲食和加強體育鍛煉相結合,使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維持平衡,防治超重和肥胖。4、藥物治療,,

10、第三節 糖尿病患者鍛煉期的膳食營養,加里. 霍爾 伊恩. 索普,,一、糖尿病概述,糖尿?。菏蔷哂羞z傳傾向的一種常見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因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脂肪、水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并可繼發心、腦、腎、眼和神經等多器官并發癥。特征為血糖過高及尿糖。,,1、正常人血糖濃度,(1)血糖正常值正常人空腹血漿中血糖為3.9~ 6.0mmo

11、l/L; 正常人餐后2小時血糖達<7.8mmol/L。(2)糖尿病的診斷:空腹血糖≥ 7.0mmol/L,或任何一次血糖值≥ 11.1mmol/L。,,2、糖尿病的分型,(1)Ⅰ型(胰島素依賴型):90%胰島素抵抗伴胰島素分泌不足與肥胖相關,40歲以上多發(3)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3、糖尿病的癥狀,患者表現: 多尿 多飲 多食 消瘦(三多一少)慢性并發癥: (1)大血管病變:心

12、臟、腦、下肢等 (2)微血管病變:腎臟、眼睛 (3)神經病變:周圍神經、自主神經,,4、造成糖尿病的環境因素 (1)自身免疫 (2)病毒感染(3)化學物質(4)肥胖(5)體力活動減少(6)吸煙(7)飲食結構不合理和熱量攝入過多(8)妊娠因素,,二、營養與糖尿病,(一)蛋白質:增加優質蛋白質;(二)脂肪:高脂膳食,使糖尿病風險性增加;(三)糖類: 研究發現,血糖升高主要取決于總能量的攝入,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

13、,糖供能比例以50%—60%為宜,以多糖為好。(四)膳食纖維:降低糖尿病風險。,,(五)微量元素 主要是鉻、鋅、硒。(六)維生素 B族維生素、維生素C、D、E等(七)其他膳食成分 大蒜素: 仙人掌、蘆薈、苦瓜等,均有降低血糖作用。,,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五項治療方法(飲食、運動、藥物、自我監測與教育)中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三、糖尿病患者鍛煉期的膳食營養安排,,1. 合理控制總熱量:飲食調控的總原則根據體重和體力活

14、動等級來確定總熱能需要量2. 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放寬主食的限制(供能比55~60%,主食4~8兩,副食中的糖類可替代部分主食),以多糖為主,減少單糖的攝入限制脂肪的攝入(供能比25~30%),注意脂肪酸種類,控制膽固醇攝入量優質蛋白不少于1/3 (供能比10%~20%)粗細搭配(血糖指數:粗糧和雜豆<面食<米)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應。高纖維飲食:增加可溶解性膳食纖維(魔芋、燕麥、大豆、香蕉、杏)。,,3、鍛煉

15、前多飲水,避免空腹鍛煉,防止運動性低血糖發生。4、飲食清淡,少鹽,少飲酒,不吸煙。5、合理進餐制度: 定時、定量,少量多餐(3~6餐/天);各餐能量分配(各1/3;1/5, 2/5,2/5;1/7, 2/7,2/7, 2/7)。6、合理選擇食物烹調方法,忌煎炸和熏烤食物。要學會應用食物交換份法和熟悉常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菠菜拌木耳,,花生魚頭湯,涼拌苦菜,肉炒筍片,,第四節 骨質疏松癥患者鍛煉期的膳食營養,骨質疏松癥

16、是一種以全身性的骨量減少及骨組織顯微結構改變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強度降低,骨折危險度增加的疾病。它是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最為常見的骨代謝性疾病。,正常,骨質疏松,嚴重骨質疏松,,什么是『骨質疏松癥』?,構成骨的物質減少 骨量低下骨組織微結構破壞 骨強度下降 骨脆性增加 易致骨折,,,,,,一、概述,1、骨質疏松癥的診斷(1)X線檢查(2)骨密度測定(BMD(3)實

17、驗室檢查2、骨質疏松癥的分類(1)根據骨質疏松癥的病因分類:(2)根據骨質疏松癥發生的范圍分類:,,3、骨質疏松癥有什么癥狀,腰酸背痛,容易骨折,身長縮短、駝背,,,Normal,Osteoporosis,骨丟失,,呼吸功能下降,,4、骨質疏松危險因素,低體重和低體重指數,性別,年齡,家族史,,運動量的減少,性激素水平降低,鈣的攝入量減少,吸煙、過度飲酒、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患有某些疾病,長期服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5、老年

18、人治療骨質疏松的三大誤區誤區一:補鈣能治好骨質疏松誤區二:治骨質疏松不辨病因誤區三:鈣補得越多越好,,二、營養與骨質疏松癥,1、鈣骨骼是鈣的主要儲存場所。鈣動態平衡的異常涉及骨骼、腸道和腎這三個主要的維持鈣平衡的器官,并將導致與年齡相關的骨質疏松癥的發生。鈣是維持骨量峰值和防治骨質疏松癥的一個重要營養元素。鈣劑與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合并使用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常用方法。保證日常膳食中攝入足夠的鈣。,,4-12歲:800~

19、1000毫克/天,18-50歲:800毫克/天,孕婦:早期800毫克/天中期1000毫克/天晚期1200毫克/天,50歲以上:1000毫克/天,中國營養學會對鈣的推薦攝入量,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鈣適宜攝入量(AI):成年人每天應攝入800~1000毫克鈣,乳母:1200毫克/天,中國營養協會.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北京輕工業版社, 2000,,2、維生素D維生素D是重要的骨代謝調節激素之一,可調節骨鈣的內環境穩定

20、。維生素D對骨代謝具雙重作用,一方面,1,25-(OH)2D5可促進成骨細胞合成和分泌骨鈣素,對骨形成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協同甲狀腺激素骨吸收,增加破骨細胞活性及數目。,,3、磷磷在體內的作用很重要,主要作用是促進骨基質的合成和骨礦物質沉積。在低磷飲食的情況下,低血磷可刺激腎合成維生素D,使血中維生素D水平升高,使骨的重吸收增加。高磷會造成骨代謝紊亂,使血液中維生素D減少,或與血液中鈣形成不解離的復合物,使鈣降低,刺激甲狀旁腺

21、素分泌,從而引起骨吸收,動員骨鈣入血,使血鈣增加。,,4、鎂鎂對骨的生長是必需的,它能影響骨的代謝。鎂缺乏在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發生中具有顯著作用。它形象鈣代謝的調節、維生素D的合成及骨完整性的維持。膳食中鎂供應不足,會促進骨質疏松癥的發展。目前發現,補充鎂可增加骨礦物質密度。,,5、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對骨骼代謝存在各種影響,它不但與骨鹽代謝有關,而且與骨基質合成有密切關系。如:氟、銅、鋅、錳、硒、礬、鍶、硅、鎵等。

22、6、蛋白質如果長期蛋白質營養缺乏,會導致骨基質蛋白合成不足,造成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并促進其進一步發展。,,7、維生素K維生素K可通過增加骨鈣素的合成和分泌,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量,起到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作用。8、植物激素有研究表明,雌激素活性對預防婦女骨量丟失具有決定性作用,適當補充激素和鈣可以防止骨量丟失。大豆中的異黃酮類。,,三、骨質疏松癥患者鍛煉期的膳食營養安排,長期缺乏體力活動以及鈣和維生素D營養不良會導致

23、嚴重的骨量丟失,導致骨質疏松癥和骨折的發生。骨質疏松癥患者鍛煉期的膳食營養安排的原則:,,老人彎腰畸形,并非不可抗拒的生理過程,多是因為骨質疏松引起椎體壓縮骨折所致,如生活中合理飲食,注意功能鍛煉,及早預防,完全可以避免。,,1、鍛煉后注意合理膳食營養,保持膳食平衡。2、鍛煉后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品,但要注意鈣、磷的比例,合適的比例為(1.5:1)~(2:1)。3、鍛煉后堅持不挑食、不偏食。4、堅持科學的飲食習慣,多接受日光浴。

24、5、鍛煉后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碳酸的飲料,少吃糖及食鹽,以免影響鈣、磷吸收。6、鍛煉后不宜攝入過多動物蛋白質。7、在鍛煉過程中,要重點隨訪有遺傳基因的高危人群,此類人群要增加鈣強化食品的攝入,做到早期防治。,,第五節 肥胖患者鍛煉期膳食營養,肥胖病是指機體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過剩的能量轉變成脂肪,使體內脂肪細胞增多和(或)細胞體積增大,全身脂肪組織積聚過多達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一、肥胖評定標準,

25、肥胖度:標準體重(kg)=〔身高(cm)-100〕×0.9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生物電阻法腰臀圍:男性超過0.90,女性超過0.85表示肥胖。,,二、營養與肥胖,1、能量代謝與肥胖:糖代謝、脂肪代謝2、膳食結構與肥胖3、膳食纖維與肥胖:膳食纖維是指不被人體消化的多糖,主要來自于植物的細胞壁,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脂、果膠及木質素等。,,造成能量平衡失調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由于肥胖者體內胰島素高于

26、正常人群越4倍,促進葡萄糖和脂肪合成,并抑制脂肪分解;研究發現肥胖人棕色脂肪功能低下,使體內熱能轉化為脂肪。,,膳食纖維可分為兩個基本類型:可溶性纖維與不溶性膳食纖維。大多數植物都含有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所以飲食均衡攝取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才能獲得不同的益處。膳食纖維主要作用防治便秘、利于減肥 、降低血脂、預防冠心病 、改善糖尿病癥狀 、防治膽結石、預防婦女乳腺癌、預防結腸和直腸癌。,,預防肥胖的中草藥:海藻海帶赤小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