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英語)專業,四、封建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善1.魏晉南北朝官學的變革(1)西晉的國子學(10單):晉武帝咸寧二年(276年)立,反映了教育的等級,開官學分士庶的先例;(2)南朝宋的“四館”與總明觀:南朝宋文帝(438年)下令在京師開設“四館”(玄學、史學、文學、儒學四學)(09單),是我國最早的分專業的綜合學校;南朝宋明帝(470年)設總明觀,設祭酒,置玄、史、文、儒四科;,(10)16.國子學始立于

2、A A.西晉 B.東晉 C.南朝 D.北朝 (09)15.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在學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設學,設立 AA.玄儒文史四館    B.玄儒律算四館C.文史律算四館    D.文史書算四館,2.隋唐時期教育體系的完備(1)文教政策的探索與穩定:重振儒術,兼重佛道;(2)政府教育管理機構和體制的確立:隋文帝設立了國子寺,隋煬

3、帝大業三年改稱國子監,設祭酒一人總管學校,首次設立了中央教育行政機構和長官;(3)中央和地方官學體系的完備(12、13)①中央官學 唐朝“六學二館”(太學、國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弘文館、崇文館)②地方官學,長史負責地方官學事務;,(12)15. 唐代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和崇文館、弘文館,屬同類性質的學校,其設立體現了當時學校教育的 BA 系統性   B 等級性  C 制度化

4、60; D 專門化 (13)16.廣文館的設立表明唐代政府 B A.重視來唐留學生的教育B.加強教育的等級性C.重視科舉考試D.加強博通人才的培養   考查知識點:第一章中國古代教育:封建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善之唐代官學教育管理制度——六學二館。,3.私學唐朝明文鼓勵設立私學,以私學和家學的形式傳授每一種專門的學術;4.學校教育發展的特點(1)建立了中央地方分級管理的教育行政制度(2)學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5、3)教學內容的豐富,擴大了知識范圍(4)學校類型和設置形式的多樣化(5)教育的等級性增強。,5.科舉制度建立(1)科舉制度的萌芽與確立:隋煬帝大業三年定十科舉人,即科舉制度的開始;(2)科舉考試的程序、科目與方法:①科舉考試的程序是鄉試-省試-吏部試②考生來源為生徒和鄉貢;③科舉考試的科目為,唐代科舉分文科舉和武科舉兩大類。文科舉又分??坪椭瓶苾煞N。??泼磕甓ㄆ谂e行,科目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

6、史、開元禮、道學、童子科等。其中經常舉行的有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秀才六科;④科舉考試的方法為帖經、墨義、口試、策問、詩賦五種;(08、11),(08)14.科舉考試中偏重測試考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試方式是(B )。A.帖經 B.策論 C.詩賦 D.經義(11)17.從唐代到清末,科舉考試中最常用的考試方式是( C )  A.帖經和詩賦    B.墨義和策論  C.策論和詩

7、賦    D.經義和帖經,(3)科舉制與學校教育的關系①積極作用為推動學校教育的發展;形成了全社會積極向學的風氣;沖擊了重文輕武、重經輕算、重成人輕兒童的錯誤思想②消極影響為使學校教育成為科舉制度的附庸;敗壞學風、士風,腐蝕士人思想;敗壞學校和社會風氣,貪污受賄之風盛行;,6.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13單)(1)顏之推與《顏氏家訓》:《顏氏家訓》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家庭教育著作,詳細論述了兒童家庭教育和士大

8、夫教育;(2)論士大夫教育:從人性論方面(性三品說)論述了士大夫階級受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強調知識教育,認為教育目標是培養治國人才,教育內容應包括德與藝兩方面。主張五經是必讀典籍;(3)論家庭教育:①及早施教?、诖扰c嚴相結合③均愛原則④重視語言和道德教育;,(13)15.在兒童學習語言的問題上,顏之推認為應該(參考答案:A)A.重視學習通用語言 B.重視學習本地方言C.盡可能掌握多種方言D.盡可能掌握不同階段的語言

9、   考查知識點:第一章中國古代教育:封建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善,7.韓愈的教育思想(1)“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性和情皆分三品,性有五德,情有七情。上品之性為善性;中品之性可善可惡、尚未定型;下品之性為惡性。性可移,但性的品級不可移。上、中品之人可受教育,下品之人只能以刑罰制之。由于人天生包含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容,教育就應把這種道德發揚開了,儒家經典是最好的教育內容。韓愈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在促進人性變化中的極積作用,另一方面又認為教育

10、的作用是有限的,人性三品不可變,教育只能在品味內發揮作用,這種人性論不但為封建制度的等級性做了合理的論證,而且也為決大多數的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具有明顯的宿命論色彩;,(2)關于人才培養和選拔思想:要求整頓國學改革招生制度擴大招生范圍;要求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3)論尊師重道:①“學者必有師”、“學無常師”②教師的任務“傳道授業解惑”(10單):歷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反映了教師的工作基本職責;③建立合理的師生關系:“師

11、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14單),(10)17.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逼渌^“道”具體是指C A.禮樂 B.禮法 C.仁義 D.天理(14)17.以下選項中,不屬于韓愈《師說》中論及的“相師”里有的是( C 師生關系)   A 學無常師   B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C 術業有專攻 D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五、理學教育思想和

12、學校的改革與發展1.科舉制度的演變(1)宋代:1、科舉地位的提高 2、科舉取士規模的擴展3、考試內容的改革(廢止門生稱謂及公薦制、實行殿試制度、改善考官任用制度、對與考官有親屬或其他親近關系的考生實行別頭試、對試卷實行彌封(糊名)和謄錄制度);(2)元代:確立以朱熹注解的《四書》及《五經》為科舉考試的模本和答題依據;(3)明代:確立八股取士的制度,標志著科舉制度開始走向衰??;(4)清代:增加“童試”;,2.學校淪為科舉附庸

13、自明朝以來,科舉同學校教育之間的關系密切?!翱婆e必由學校?!敝挥薪邮軐W校教育取得出身的弟子,才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學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這樣,科舉以學校為基礎,學校以科舉考試為目的,兩者緊密結合。在科舉制下,求學者的目的就是通過科舉取得做官資格,這就迫使學校教育的目標也轉向為科舉考試服務,科舉考試的內容就是學校教育的內容,科舉考試的方法決定了學??荚嚨姆椒?,學校便淪為科舉的附庸。,3.宋代“興文教”政策(1)重視科舉,

14、重用士人(2)“三次興學”,廣設學校(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4.北宋三次興學(1)“慶歷興學”:范仲淹在宋仁宗慶歷四年主持 ①令州縣立學②改革科舉考試內容,去掉帖經和墨義,著重策論和經學③第三,振興太學,將“蘇湖教法”引進太學;,(2)熙寧興學: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寧年間主持①改革太學,創立“三舍法” (09單)②擴建和整頓地方官學③恢復與創立武學、律學、醫學等專門學校;④編撰《三經新義》作為統一教材;(3)崇寧興學:蔡

15、京在宋徽宗崇寧年間主持①全國普遍設立地方學校②建立縣、州、太學三級相聯系的學制系統③擴建太學④恢復設立醫學,創立算學、書學、畫學(中國古代唯一舉辦過的專門的美術學院)等??茖W校,罷科舉,改由學校取士,(09)16.“熙寧興學”之后,宋代太學中曾經普遍實施的一種將學生平時品行、學業表現與考試成績結合考察的教學評價和管理制度,稱為 BA.“蘇湖教法”   B.“三舍法”C.“積分法” &

16、#160;   D.“六等黜陟法”,5.“三舍法”;即將太學分為外舍、內舍和上舍三個程度不同,依次遞升的等級。太學生相應分為三部分,初學者獲得第一、二等者,再參酌平時行藝,升入內舍,肄業為內舍生。內舍生成績優異者升入上舍。上舍生成績優異者直接授官。6.“蘇湖教法”胡璦創立,主張“明體達用”,分為經義齋和治事齋,是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分科教學和學科的必修、選修制度;,7.“積分法”元代中央官學實施積分法,事實上是

17、三舍法的補充;方法是根據學生的月考成績,優等者給一分,中等者給半分,下等者不給分,年終積分至八分以上者升補上一等級,若不能升等,來年積分歸零。8.“六等黜陟法”清代在州、府、縣內實施;對生員進行動態管理,其基本特點是,生員的等級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學業成績或升或降。,9.“監生歷事”明初國子監實行,可視為實習制度;規定國子監生學習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門“先習吏事”。吏事制使學校培養人才與業務部門使用人才直接掛鉤,有利于促

18、進學校教學,提高人才素質。10.社學起源于元朝,明朝使之完善,一種鄉鎮最基層的、以民間子弟為教育對象的地方官學;,11.書院的發展(1)書院的萌芽:始于唐代,宋以后書院教育興起最主要的原因為①官學低迷不振②私人講學的傳統源遠流長③佛教禪林講學制度的影響④印刷術的應用使書籍變得極為便利;,(2)書院的發展:①宋代,作為一種教育制度已確立,促進了理學思想的發展,以顯示出官學化的趨勢;南宋四大書院(岳麓、白鹿洞、象山、麗澤書院

19、);②元代,政府對書院教育的控制增強,已經逐漸接近官學,理學思想的影響加強;③明代:書院講會制度的確立④清代,書院教育的嚴重官學化;,(3)《白鹿洞書院揭示》及其歷史意義:書院教育發展史上一個系統化的綱領性學規。內容為①“五教之目”(“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倫)②“為學之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③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改過遷善”)④處世之要(正其誼

20、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⑤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4)東林書院與書院講會:顧憲成以《白鹿洞書院揭示》為范本制定《東林會約》。東林書院的將會制度是明朝講會制度中的典范,其特點為(10單)①推崇程朱理學,反對陸王心學②諷議朝廷,裁量人物③容納各種實學;東林不僅是教學和學術研究中心,還是政治輿論的策源地和政治活動中心;,(10)18.隨著書院發展而出現的教學方式是 C A.大都授 B.下

21、帷講學 C.講論講會 D.轉相授受,(5)詁經精舍和學海堂:清朝后期阮元先后辦于杭州西湖和廣州越秀山,其宗旨是追求漢代考據學說。其特點為①重品學輕功名,不習科舉應試之學,而以名物訓詁、辯白考訂為業②對教師各用其長,對學生因材施教③教學和研究相結合;(6)書院教育的特點:(07)①教學與研究相結合 ②實行講會制度,提倡百家爭鳴③教學上實行門戶開放④學習以個人鉆研為主⑤師生關系融洽;,12 書院教學的基本精神是:B

22、 A分齋而教 B自由講學 C注重考試 D藏書讀書,(7)書院產生的意義:書院的產生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書院擴大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類型,起到了彌補官學不足的作用,書院提倡自由講學,注重討論,學述風氣濃厚,開辟了新的學風,成為推動教育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另外在辦學管理領域也創造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后期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12.私塾與蒙學教材(1)私塾的發展與種類:西周稱“小學”,兩漢前

23、稱“書館”,魏晉南北朝和隋唐稱“家學”和“蒙館”,宋元明清有“私塾”、“社學”,宋元時期是我國蒙學發展的重要階段;種類包括①義塾②專館③散館;(2)蒙學教材的發展、種類和特點:最早見載的為西周時代的《史擒篇》,《蒼頗篇》是秦代蒙學識字讀本,漢代有《急就篇》(史游)種類包括①識字教學教材 ②倫理道德教材③歷史教學教材 ④詩歌教學教材⑤綜合知識教學教材;,最有影響力的教材有《百家姓》、《千字文》(作者為南北朝梁朝的周

24、嗣興)、《三字經》等;其特點為(13單)①符合初步識字階段的要求②教材編寫與兒童的日常生經驗相聯系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興趣,用字押韻④在進行識字教育的同時進行一定的知識、道德教育;,5.下列傳統蒙學教材中,重在培養兒童道德行為習慣的是(C )。A.《蒙求》 B.《名物蒙求》 C.《童蒙須知》 D.《三字經》 ?。?3)17.以下傳統識字教材按編寫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經》《百

25、家姓》B. 《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急救篇》C. 《三字經》《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D. 《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參考答案:D,13.朱熹的教育思想(1)《四書章句集注》:包括《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和《孟子集注》;(2)“明天理,滅人欲”與教育作用:將人性分為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教育的作用在于“變化氣質”;(3)論“大學”和“小學”教育(小學“教以事”,大學“教以理”): (

26、07)①朱子特別重視小學教育,認為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上分析了小學教育的必要性;小學的學習內容是倫理道德規范的訓練和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小學的教育方法要盡可能具體明確,教法要盡量生動.,(07)13 朱熹把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其中“小學”以:C A識字為主 B讀書為主C學事為主 D窮理為主(08)12.孔子重視啟發式教學,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對“憤”的解釋是(D )。A.“達其辭

27、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開其意” 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②大學主要是以個人讀書鉆研為主,其任務就是以小學學習的知識技能為基礎去推測未知的事物,培養學生分析任務和解決任務的能力,即“讀書窮理”,學習方法主要靠自覺;大學的教材主要是《四書》和《五經》;(4)“朱子讀書法”: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1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08、09、10)(1)教育作用為“致良知”,教育目的為“明

28、人倫”;(2)“隨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的教育原則:體現在個體身上就是循序漸進,體現在不同個體之間即因材施教(3)教學內容:“《六經》皆史”;凡利于“求其心”者均可為教育內容;(4)論兒童教育:①對封建傳統兒童教育進行猛烈的抨擊②教育應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③兒童教育的內容應為歌詩、習禮和讀書;,(08)16.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認為,讀書求學的目的在于(A )。A.去除人欲 B.獲取天理 C.博通百家 D.求得功名(09

29、)17.王守仁的修養方法強調“事上磨煉”,其所謂“事”是指 C A.家事    B.農事    C.人事   D.心事19.王守仁“致良知”這個命題創造性地綜合自 D A.《論語》和《孟子》 B.《論語》和《中庸》 C.《孟子》和《中庸》 D.《孟子》和《大學》,六、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與反思1.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

30、10)(1)批判“存天理,滅人欲”,認為“理欲不可 分離(2)主張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3)提倡實學,重視自然科學和技藝的學習;(4)主張擴大學校的職權,使學校成為集教學、 研究和議政的中心;2.黃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學?!睂W校不僅是教學和學術研究的機構還是評議政事的場所;,(10)20.在人性與教育作用關系的問題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習與性成”的觀點,旨在強調 C A.人性如素絲

31、 B.人性無善無惡 C.人性具有生成變化性 D.人性具有穩定性,3.顏元的教育思想 (11單)(1)顏元與漳南書院:顏認為傳統教育的三大弊端為毀滅人才、滅絕圣學、敗壞社會風氣;(2)“實德實才”的培養目標:培養的人才一是“經世”之才,二是“百職”人才,即有利于改造社會和建設社會的實用人才;(3)“六齋”與“實學”的教育內容:①教育內容上:提倡以“六藝”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為教育內容?!叭隆敝刚?/p>

32、、利用、厚生;“六府”指金、木、水、火、土、谷說;“三物”指六德、六行、六藝?!傲隆睘橹?、仁、圣、義、忠、和;“六行”為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為禮、樂、射、御、書、數,②書院的六齋及各齋的教育內容為文事齋(課禮、樂、書、數、天文、地理等科)、武備齋(課黃帝、太公及孫、吳五子兵法,并攻守、營陣、陸水諸戰法,射御、技擊等科)、經史齋(課《十三經》、歷代史、浩制、章奏、詩文等科)、藝能齋(課水學、火學、工學、象數等科)、理學齋(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