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戰略選擇◎張穎摘要:低碳農業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碳匯”的現代農業,發展低碳農業不僅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應對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本文在對我國低碳農業發展進行SWOT分析的基礎上,從模式構建、主體建設、技術支撐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積極的發展戰略。關鍵詞:低碳農業SWOT發展戰略一、發展低碳農業的緣起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以來,快速工業化進程導致能源的過度消耗和溫室氣體的大量

2、排放,并最終導致全球氣候變化加速,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表明,農業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占全球人為排放量的13.5%。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低碳農業可以抵消80%的農業溫室氣體。[1]因此,發展低碳農業不僅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整個國家低碳經濟發展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二、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SWOT分析1.優勢(Strength)分析(1)現有農業發展模式為低碳農

3、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代生態農業模式在我國農村已廣泛采用。2002年,農業部就推廣了十大類型生態農業模式。近年來,又形成了一些新的以“三低”為特點的生態農業模式,如綠色、有機農業,立體種養節地、節水型農業、節能農業等。這些農業模式的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有效促進了生態環境的修復和農村的內涵發展,為我國低碳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為低碳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把我國農村建設成經濟

4、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新農村。低碳農業是一種綠色高效農業,其發展離不開現有的農業生產環境的支撐,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的推動,離不開農業法制建設的保障,更離不開高素質的農村居民,新農村建設則從“生產、生活、鄉風、村容、管理”等方面為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3)農業對外開放力度加大為低碳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引進了大批先進適用、效益顯著的農業生產技術、機械設備和十幾萬份動

5、植物種質資源。目前,我國已與140多個國家以及主要的國際農業機構和金融組織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農業合作關系,與50多個國家成立了農業合作委員會或工作組,雙邊農業合作進入機制化、常規化軌道。[2]農業對外開放力度加大為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2.劣勢(Weakness)分析(1)農業資源利用率低,碳排量居高不下。我國農業用水利用率低,全國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6,灌溉后農田水的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噸水生產的糧食約1公斤,僅為發達國

6、家的一半。[3]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遠低于歐美國家60%—70%的水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相關調查顯示,中國農藥年使用量約130萬噸,只有約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進入了地面水、土壤及農產品中。農業資源利用率低,碳排量居高不下,給低碳農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2)農業污染日趨嚴重,農村環境壓力增大。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等廣泛而大量使用,使我國農業污染問題日趨嚴重。農業污染量已占到全國總污染量的1

7、312,不僅成為水體、土壤、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而且對農產品安全、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日趨嚴重的農業污染使農村環境壓力增大,低碳農業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3)農業科技創新合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近年來財政對農業科研的公共投資強度一直處在占農業GDP的0.25%左右,農業科研投入不足極大阻礙了農業科技創新的速度。我國每萬農村人口中僅有4名農業科技人員,農業科技人員數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科技的研發推廣。據農業部科技司統計表明,

8、我國每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40%(發達國家70%-80%),巨大的農業潛在生產力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文化素質較低的婦女和老人,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較差。農業科技創新合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給低碳農業技術的研發推廣帶來很大困擾。3.機會(Opportunity)分析(1)世界經濟低碳化轉型為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首先,世界經濟低碳化轉型使國際碳交易市場蓬勃發【農業發展】農業經濟2012865農業經濟20

9、128展,為我國CDM(清潔發展機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我國CDM項目占全球該項目的比例逐年上升,分別為54%、73%和84%,大大超過其他發展中國家。其次,世界經濟低碳化轉型使我國有機會以低成本獲得國際技術轉讓與合作。所有這些為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也為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2)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為低碳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導向。2007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15次領

10、導人會議上,一共說了4回碳:“發展低碳經濟”、“研發和推廣‘低碳能源技術’”、‘增加碳匯’、“促進碳吸收技術發展”。同月,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在2007中國科協年會上呼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在2009年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上,溫家寶總理鄭重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為低碳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導向,必將推進低碳農業的快速發展。4.威脅(Threat)分析(1)農

11、村環境管理制度不完善嚴重阻礙低碳農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農村環境管理的相關法規使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有待健全和完善。大多數鄉鎮缺乏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縣級環保部門和農業環境監測部門較少在其所轄村鎮設立派出機構。環境統計和檢測體系不健全,環境監察和監測工作基本處于空白狀態。農村環境管理制度不完善將嚴重阻礙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4](2)碳交易制度嚴重缺乏使我國面臨全球碳交易的挑戰。低碳農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成熟的碳交易制

12、度。我國目前基于項目交易的清潔能源發展機制的碳交易市場,不僅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場所和碳交易平臺,更沒有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等各種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創新產品以及科學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使中國面臨著全球碳金融及其定價權缺失帶來的嚴峻挑戰。[5]碳交易制度缺乏,必將制約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三、我國低碳農業發展戰略通過SWOT分析,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國際低碳經濟發展趨勢,可以選擇以下戰略積極發展低碳農業。1.打造“三位一

13、體”低碳農業發展模式低碳農業的實質就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減少資源的投入量和廢棄物的排放量,實現農業資源持續利用、農業清潔生產,使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得以統一,從而降低農業生產中溫室氣體的排放。因此,應構建以節約型農業、技術集約型農業和循環利用型農業“三位一體”的低碳農業發展模式。一是以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推廣應用節地、節水、節肥、節能技術,構建資源節約型農業生產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發展低碳農業核心是技術,加強低碳農業技術

14、研發和轉化,發展低碳技術集約型農業。三是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率,構建循環利用型農業。2.加快低碳農業技術的研發轉化低碳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低碳農業技術的有力支撐。低碳農業技術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在低碳技術商業化尚不成熟的情況下,政府應作為低碳農業技術發展的主體,政府應加大低碳農業科技的投資,支持以農業減碳技術、農業固碳技術和農業廢棄物利用技術等為核心的低碳技術研發。同時,應抓住國際低碳技術轉移的契機,高效引進低碳技術,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快速

15、發展我國的低碳農業。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核心,以政府為主體的農技推廣組織體系,充分利用農業高等院校的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不斷穩定推廣人員隊伍,提高推廣人員素質,采取多種措施加快農業低碳技術的推廣,提高其成果轉化率,促進低碳農業的快速發展。3.塑造高素質的新型農民農民是低碳農業技術的應用主體,塑造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是推動低碳農業發展的力量源泉。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全方位提高農民的基礎素質,為低碳技術的應用提供可能。借助豐富化的內

16、容、多樣化的方式和多種途徑,宣傳發展低碳農業的緊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培養農民的低碳意識,是農民實踐低碳行為的前提,是低碳農業發展的基本保障。要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積極整合農業科研教學力量,對農民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低碳技術培訓,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和幫助是低碳農業發展的關鍵。4.健全低碳農業發展的相關制度低碳農業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要根據不同農業資源的屬性,加快對農業資源私有產權與公有產權的界定,做好農業資源所有權

17、與使用權的分離與結合,創新農業資源產權制度。二是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碳排放交易機制的經驗,完善碳源量與碳匯量的計量體系和各種交易的組織機構,并適時推出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等碳交易的衍生工具,迅速建設我國碳交易市場。三是要逐步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農業科技投資體制,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農業科研管理體制,以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為目標的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參考文獻:[1]馬曉旭.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困境及出路選擇[

18、J].經濟體制改革,2011(5):7174[2]趙潔.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逐步形成——農業國際合作30年綜述[N],農民日報,2008年12月19日[3]程存旺,石嫣,溫鐵軍.氮肥的真實成本[Z].網址:http:www.docin.comp44030734.html[4]劉偉等.構建我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的思考[J].廣東農業科學,2010(20):244246[5]謝清河.發展低碳經濟與金融創新的互動效應探析[J].現代經濟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