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中國文化史》參考書目: 《中國文化史》參考書目:一級參考書目: 一級參考書目:《中華文化史》 馮天瑜 何曉明 周積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中國古代文化史》 陰法魯 許樹安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9 年版二級參考書目: 二級參考書目:《中國文化導讀》 《中國文化導讀》編委會 葉朗 費振剛 王天有主編 三聯書店 2007 年版《中國文化史論綱》 許結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第 2

2、 版《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葛兆光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中國思想史》第一卷 葛兆光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8 年版《中國思想史》第二卷 葛兆光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 年版《文化學概觀》 陳序經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緒論 緒論文化: 文化:(一) (一) “文化”的漢語詮釋 “文化”的漢語詮釋文, 《說文》:“文,錯畫也。象交文。 ”紋理、花紋。 《古今韻會舉要·文韻》:“文,

3、理也。如木有文亦名曰理。 ” 《易·系辭下》:“物相雜,故曰文。 ” 《廣韻·止韻》:“理,文也。 ”自然界或人類社會帶有規律性的現象。 《易·賁卦·彖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禮樂儀制、法令條文、文采美德等皆可謂之文。我國古來又將“文” 、 “野”對稱:文,指文明;野,指未開化的、愚昧的狀態。英文civilized (civilization),barbarous (

4、barbarism)?;?, 《說文》:“化,教行也。 ”變化、改變。 《玉篇》:“化,易也。 ”感化,轉變人心、風俗。 《禮記·樂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隨順、仿效。 《呂氏春秋·大樂》:“天下太平,萬物安寧,皆化其上。 ”高誘注:“化,隨也。 ”教化,古代統治者統治人民的理論、措施。 《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文化,文治和教化,以人

5、文來教化天下。 《說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 ”可見文化一詞在中國古代是以體現倫理道德政治秩序的詩書禮樂教化世人,與武力征服相對應。其基本屬于狹義的文化范疇,大約指文治教化的總和,與天造地設的自然相對稱,與無教化的“質樸” “野蠻”形成對照。(二) (二) “文化”的西方語系闡述釋 “文化”的西方語系闡述釋英文 culture,拉丁文為 cultura,原形為動詞,

6、 growing of plants or rearing of certain type of animal to obtain a crop or improve the species,原意是栽培、培育。 development through training,exercise,treatment,etc,可引申為對人的鍛煉、訓練、修養。如表現國共戰爭時期的影片中常有國民黨軍官的對蔣委員長感激涕零的說:“感謝委座的栽培!”cus

7、toms,arts,social institutions,etc of a particular grop of people,particular form of intellectual expression,eg in art literature,states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由人的鍛煉、訓練、修養可引申出其結果:群體或民族的風俗、人文現

8、象、社會慣例以及社會智力發展狀況,包括科學、文藝等。包含著通過人為努力逐漸擺脫自然狀態的過程。歐洲 culture 一詞的含義逐漸從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引向精神活動,由對動、植物的栽培、培育進而指向對人類心靈、知識、情操,風尚的化育。31994 年修訂版)上述這些學者認為的文明與文化的區別,區別的依據隨各人主觀想法的不同而不同。從語源和一般學者的意見來看,文化是包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所以,以物質與精神區分文化與文明是很不得當的。文化、文

9、明區別的標準,應當從其語源及其應用的趨向方面來定。從語源、應用趨向來看,文明的意義,范圍較之文化為狹。文化史 文化史(一)文化史的定義 (一)文化史的定義文化史,顧名思義思義就是探討文化發展的歷史。文化史是史學的一個分支,是文化學與史學相結合的一門歷史科學。(二)文化史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 (二)文化史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文化史把人類文化的發生發展作為一個總體對象加以研究,從而與作為社會知識系統某一分支發展史的學科,如文學史、史學史、科

10、技史、哲學史相區別;文化史在研究人類文化發生發展的總體進程時,尤其注意人類創造文化時的主體意識的演變歷史,從而又與研究社會經濟形態的經濟史、研究社會狀貌的社會史相區別。文化既包括人類社會活動的對象性結果,也包括人在活動中所發揮的主觀力量和才能。因此,文化史不僅要研究文化的“外化過程” ,即創造各種物化產品,從而改造外部世界,使其不斷“人化”的過程;而且要研究文化的“內化過程” ,即文化的主體——人自身在創造文化的實踐中不斷被塑造的過程;

11、同時還要研究外化過程與內化過程如何交相滲透,彼此推引,共同促進文化有機整體進步。所以,文化史的研究對象就是:歷史運動中的文化表現和文化鍛造人自身的過程。文化史的研究內容由研究對象直接決定。因為主體(客體主體和群體主體)——人居于文化史研究的中心位置,所以文化史家歷來格外注意主體色彩鮮明的領域:人的認知系統、藝術語言文字系統、宗教倫理系統、習俗生活方式系統,尤為文化史家所注目;即使主體性隱而未彰的領域:科技器物系統、社會制度系統,文化史家

12、也著力剖視潛伏其間的主體因素的創造作用,以及那些外化了的文化形態對主體的再造功能。(三)文化史研究發展歷程 (三)文化史研究發展歷程1、西方文化史的研究發展歷程 、西方文化史的研究發展歷程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崛起,史學家解釋歷史的神學氣息漸趨淡化,純世俗的原因成為注意的中心,文化及文化人開始躋身史著。把史學從政治史、軍事史擴大到文化史、經濟史、科技史,是啟蒙時代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文化史才開始成為一門獨立

13、的歷史學科。伏爾泰在這方面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因而西方學術界稱其為“文化史之父” 。伏爾泰把歷史看作理性與迷信的斗爭過程,他不滿意囿于帝王將相活動的編年史,力主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納入史學研究的范圍,并高度民主肯定精神文明對人類進步的作用。伏爾泰本人的史學實踐充分展現了文化史的旨趣,他的力作《路易十四時代》描繪了法國路易十四執政時期社會生活的全景,其中包括藝術與民俗,戰爭與外交,科學與技藝,成為近代文化史的濫觴。伏爾泰以后的兩個世紀,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